深圳2019年12月25日 /美通社/ -- 2019年是意大利文藝復興巨匠列奧納多·達·芬奇逝世500周年,世界各地的許多機構組織紛紛舉辦相應的紀念活動,向這位為人類文明作出了巨大貢獻的領袖人物致敬。近日,薈同學校也加入到了紀念行動之中。學校的校園建筑出自意大利建筑大師 Renzo Piano 之手,幼兒園課程所基于的瑞吉歐模式也正源自意大利的同名小鎮(zhèn),可謂與達芬奇淵源頗深。
在紀念活動中,意大利駐廣州總領事 Lucia Pasqualini 博士與薈同學子一道,參加了精彩的社區(qū)活動;Leonardo3博物館科技總監(jiān)、達芬奇研究學者Mario Taddei在薈同學校舉辦了一場精彩絕倫的主題演講,令學生們獲益良多;畢業(yè)于牛津大學圣休學院歷史系的深圳校區(qū)執(zhí)行校長瑞安娜Rhiannon Wilkinson女士舉辦的達芬奇專題講座,使得學生從多角度深刻了解達芬奇的傳奇人生;學校同期開展的達芬奇嘉年華更是寓教于樂,讓同學們在動手和實踐中完成與大師的隔空對話……可以說,薈同中學紀念達芬奇系列專題活動的開展,創(chuàng)造性地將多元化的知識納入到教學當中,在紀念達芬奇的同時,為學生帶來新知和啟發(fā)。
“薈同模式”上線 開啟6大主題活動
在許多人眼中,達芬奇的主要身份是以《蒙娜麗莎》等名畫聞名于世的藝術家。然而事實上,博學、多才、杰出、智慧這些詞語似乎都不足以形容他,人們也無法用一個名詞去概括他,于是他擁有了一串頭銜:藝術家、工程師、音樂家、科學家、數學家等。強烈的好奇心、豐富的想象力、驚人的動手能力……這些在達芬奇身上顯現出來的特質,正是薈同學校對理想畢業(yè)生的期待,一直以來,薈同學校都在強調跨學科項目式學習,而達芬奇的眾多超前研究和天才發(fā)明,正是對這一理念的最好詮釋。
為了更好地實現學科之間的融合,激發(fā)學生對新知的學習熱情,薈同學校打造了三種不同的學習模式。首先,是基于創(chuàng)新、個性化理念的核心學科學習,為學生提供基本知識和技能。其次,是跨學科課程學習,通過項目式學習和綜合學科應用以鞏固知識和技能。第三是體驗式學習,利用其課堂所學對所在城市的各個領域進行研究和實踐。通過三種方式的結合,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發(fā)揮所長,追求興趣與愛好,從而充分掌握知識和技能。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得以全面發(fā)展,一專多長,更能適應時代發(fā)展對于人才的終極訴求。
在此次系列紀念活動中,薈同學校靈動的教學模式得以體現,深圳卓越中心的老師們借此契機為孩子們設計了非常豐富有趣的學習“嘉年華”,讓學生們在6大主題游戲中邊玩邊學。無論是動手制作達芬奇的“飛機”的紙飛機大賽,還是讓學生瞬間愛上物理的“搭建達芬奇的自承式橋”活動,亦或是通過編程設計小程序,完成與蒙娜麗莎“換臉”的小游戲,都透露著薈同教師的教學思索。達芬奇的成就也許難以復制,但是藝術與科學相輔相成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所產生的巨大能量,以及一顆追求真理的赤子之心,正是薈同想要教會孩子們的“學習秘訣”。